以RWA破局产业金融断层,金桥链商入局金融的核心逻辑
作为深耕航运、制造、供应链领域的实体经济服务枢纽,金桥链商始终与海量中小企业共成长,深刻洞悉行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核心痛点。在产业数字化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的浪潮下,金桥链商选择以真实世界资产(RWA)为核心抓手进军金融领域,绝非跨界逐利,而是基于产业需求、技术成熟度与合规环境的必然选择,旨在构建“产业 + 金融 + 科技”的协同生态,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航运、制造、供应链行业的融资困境,本质是传统金融体系与产业特性的适配断层,而这正是金桥链商入局的核心动因。
航运业的船舶、制造企业的生产线、供应链的仓单库存,都是价值稳定的核心资产,但传统模式下流动性极差。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难以拆分抵押,应收账款账期长达数月甚至半年,大量资产沉淀在生产流通环节无法变现。数据显示,仅供应链领域的应收账款规模就数以万亿计,而传统融资模式仅能覆盖不到30% 的需求,海量“沉睡资产”成为企业发展的资金枷锁。
三大行业中90%以上为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用弱、缺抵押、财务不规范” 的问题。银行因信息不对称,单户尽调成本超5000元,导致“不敢贷、不愿贷”;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的信用仅能覆盖一级供应商,多级中小企业被排除在融资体系之外。这种信用传递的断裂,让大量优质实体企业陷入“有订单、缺资金” 的两难境地。
传统融资流程烦琐,审批周期长达 30-60 天,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具有 “短、小、频、急”的特性,往往错失市场机遇。同时,担保费、评估费等隐性成本叠加,导致综合融资成本居高不下,部分制造企业融资成本甚至超过10%,严重挤压利润空间。海南自贸港大宗商品仓单 RWA 项目的实践证明,传统模式60天的周转天数可压缩至7天,融资成本降低25%~40%,凸显了现有模式的低效。
RWA 通过区块链、AI、物联网等技术将实体资产数字化、确权上链,恰好弥补了传统金融与产业需求的鸿沟,成为金桥链商入局金融的核心抓手。
RWA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实体资产的流动性限制。船舶、生产线、应收账款等均可通过代币化拆分,转化为可全球流通的数字资产,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实现 “大资产小份额、长周期短流转”。朗新科技将9000余个充电桩收益权代币化,成功融资1亿元;协鑫能科通过光伏电站RWA融资2亿元,印证了重资产行业通过 RWA 盘活存量的可行性,这与金桥链商服务的航运、制造企业需求高度契合。

未来,金桥链商将依托在航运、制造、供应链领域的深厚积累,进一步探索RWA模式的落地应用。通过整合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场景,商会计划构建一个开放、透明、高效的数字金融生态,为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融资解决方案。这一生态不仅能够实现资产的高效流转,还将显著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助力企业释放潜在价值。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