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正文

华为极简全闪数据中心Pro+登场,为千行万业数智化转型赋能

在数智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据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数字命脉”。随着AI技术深入产业,AI模型训练、实时分析等场景对数据调取速度要求更高,加上大数据、云计算、多媒体技术普及,企业数据量激增,多元数据类型让管理更复杂。对于企业而言,如何高效存储、快速调用这些关键业务数据,成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突围的关键。

华为极简全闪数据中心Pro+登场,为千行万业数智化转型赋能

在近日举办的华为商业市场极简全闪数据中心Pro+暨明星产品发布会上,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副总裁袁远表示,面对AI带来的数据洪流,传统数据基础设施已难以支撑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华为推出的极简全闪数据中心Pro+,正是为AI时代而打造的智能数据底座,是“闪存普惠、一站购齐、极简易用、数智加速”理念的集中体现。

数智时代为何需要全闪数据中心?

在数智化浪潮下,全闪存技术迎来了增长机遇。特别是金融、互联网等对高并发要求苛刻、对存储性能要求极高的行业,早已率先全面拥抱全闪存解决方案。究其原因,全闪存凭借高容量、高密度的特性,不仅能轻松应对海量数据的存储需求,更以卓越性能大幅提升数据处理效率,确保数据中心能够支撑复杂场景下的实时分析与处理。Gartner更是预计到2027年,SSD闪存发货量占比将突破50%,用户核心业务全闪存占比更将超过90%。

不过,行业革新并非一帆风顺,全闪存成本居高不下、存储多样性引发的管理运维难题,以及数据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性能等基础需求的持续升级,成为不同类型和规模企业普及全闪数据中心的重重关卡。面对行业痛点,袁远指出,Pro+代表的不是一款产品的升级,而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能力体系,是一次数据基础设施的全维升级。它将技术的复杂度屏蔽在后端,让更多行业客户以更低门槛、更高效率拥抱智能化变革,加速AI在千行万业的落地应用。

极简全闪数据中心Pro+如何升级?

华为极简全闪数据中心Pro+登场,为千行万业数智化转型赋能

华为中国政企数据存储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唐浩表示,Pro+从“普惠、性能、智能”三个维度进行全面强化,是华为在数据基础设施领域长期积累的集中释放。从解决方案到产品更新,中关村在线切实感受到其在三大维度的升级突破:

Pro+通过对数据缩减算法的优化与存储介质的创新应用,提升了闪存系统的性价比;提供“一站式IT解决方案”,同时简化部署、运维到资源调度;AI应用实现“小时级发布”;云端智能管理平台DME IQ新增多款智能化工具;新一代OceanStor Dorado 3000融合全闪存存储支持原生SAN、NAS、S3三大协议融合,性能领先业界50%;面向AI推理场景的OceanStor A600实现“推得动、推得快、推得省”。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商业市场极简全闪数据中心Pro+已在医疗、制造、教育等多行业实践落地,唐浩强调,华为将继续围绕行业场景不断优化全闪产品与解决方案,助力更多企业打通数据价值链,释放AI潜能。

“伙伴先锋行动”发布,激活百亿市场

IDC在《释放数据资本的力量: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报告中指出:数据是新型数字经济的核心,而让数据变快,让数据产生价值就是全闪存出现和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成功应用全闪存,实现业务流程的智能升级与效率飞跃,这些个体的转型成果将如同点点星火汇聚,最终形成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燎原之势。

这些企业的规模无疑是庞大的,仅依靠华为自身的力量显然难以全面覆盖,好在华为构建了开放、紧密、成长的“伙伴+华为”体系,通过持续的能力升级,助力伙伴抓住百亿新机遇。华为中国政企商业MKT与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浦强表示,面向商业市场,华为将继续践行“伙伴+华为”体系,并沿着伙伴Lead作战路径,从研营销供服全方位支撑伙伴高效作战。

华为极简全闪数据中心Pro+登场,为千行万业数智化转型赋能

具体来看,华为聚焦打造行业领先的全闪化数据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通过AI使能极简全闪数据中心,助力伙伴拓展百亿市场空间,同时面向伙伴开放上百场营销活动、提供300万的联合营销基金支持以及20+个样板点研学游等营销资源。

在销供服等方面,沿着项目全生命周期支撑伙伴作战,今年会向伙伴共享40亿数据存储产业商机,同时提供从售前交流、项目交付到智能运维的多种平台和工具。除此之外,还会全阶段使能伙伴,培养5000+名数据存储产业工程师,共赢全闪产业未来。“‘闪存普惠,一步到位’,让我们一起携手伙伴,共赢百亿市场空间。”浦强如是说。

写在最后

当全闪存从高端场景走向通用基座,其释放的不仅是存储性能的升级,更是企业数据资产向生产力转化的关键动能。在这一趋势下,我们看到,华为正在携手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构建高效、智能、可持续的数据底座,加速千行万业的数智化转型进程。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