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好望角:大模型时代,如何应对新物种、新机遇与新挑战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正引领一场深刻的技术、商业与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刘嘉教授,为我们揭示了AI大模型时代的本质、影响及未来趋势。

刘嘉教授指出,大模型是一个生命新物种,其attention(注意力)机制旨在找到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生成新的内容。这一特性与人类的生成式发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大模型在创造力、推理能力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潜力。与过去的NLP等小模型不同,大模型已经超越了机械重复的范畴,开始展现出独立的思想和推理能力,甚至具备了一定的创造力。
然而,大模型的崛起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刘嘉教授认为,大模型时代将首先对传统的好工作,即知识密集型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律师、医生、教师等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从业者将面临大模型的竞争压力。但与此同时,大模型也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机遇,如全新的教育模式、更高效的知识获取方式等。

在教育领域,大模型将推动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大模型则更加强调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心理能力的培养。刘嘉教授强调,未来的教育模式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灵活应对的能力。
大模型在情感陪伴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潜力,刘嘉教授指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虽然更加便捷高效,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大模型作为情感陪伴者,可以弥补人类情感交流的缺失,提供心理支持、陪伴和安慰。然而,这也带来了隐私和伦理问题,如何保护个人隐私、避免大模型对人类情感的操纵和滥用,将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对于未来AI与人类的关系,刘嘉教授认为将形成三个不同的社群:人与人构成的社群、人机社群以及由机器人构成的社群。这三个社群之间的分工和互动将变得日益复杂,需要人类重新思考劳动、利益分配和社会责任等问题。刘嘉教授也提醒我们,AI的IQ将远远超过人类,但这并不意味着AI会统治人类。人类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与AI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在谈到如何应对大模型时代的挑战时,刘嘉教授认为关键在于创新和合作。人类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AI伦理规范和法律框架,确保AI技术的健康发展。
大模型时代已经到来,它为人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和合作的精神迎接这一时代的到来,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