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个项目前海集中签约数字经济成大湾区—东盟合作新引擎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东盟地区投资较前年增长12.6%。其中,对东盟数字经济投资同比大增68%。
在11月27日至28日举行的2025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论坛上,AI、数字经济也成为热词。
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论坛已连续举办三届,从2023年首届121亿元签约额起步,到2024年近300亿元项目落地,今年则迎来中国—东盟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示范基地、AI STR(人工智能安全、可信与负责任)国际开放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启动,促成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等领域20多个务实合作项目签约,来画科技、英武智能、五线宏音等近20家大湾区AI企业也到场展陈。
数据显示,2024年前海与东盟进出口达1434.6亿元、同比增长50%。截至目前,东盟企业已在前海投资274个项目,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7.9亿美元;前海企业在东盟投资项目共70个,总投资额11.2亿美元。
数字经济成大湾区—东盟合作焦点
11月27日至28日,2025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论坛在前海举行。
这是该论坛第三年落地前海。2023年,首届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论坛涉及合同金额121亿元,项目涵盖产业园区建设、数字经济、农业合作等方面;2024年,餐饮、生物医疗、房地产等领域15个项目集中签约,金额近300亿元。
在前两届论坛基础上,2025年论坛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国家深度对接与协同发展。主题“智联未来·产业共赢”折射出大湾区与东盟产业合作的新趋势——AI、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谈到,中国与东盟正携手开辟更广阔的经济一体化窗口,正式通过《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并已连续五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望以论坛为平台,构建更紧密的交流合作网络,深化数字智能等领域合作,推动更多务实成果转化。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前海管理局局长王守睿谈到,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正式签署,前海、深圳、大湾区与东盟合作迎来更加广阔的机遇,下一步望在数字经济、经贸合作、科技创新、人文交流等四个领域加强对接、深化合作。
尤其在数字经济方面,王守睿提出,要共建数字丝绸之路,依托深圳尤其前海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资源,加快建设深圳-新加坡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促进数字标准对接与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深化金融科技、数字贸易标准等新兴领域合作,助力数字化转型升级。
AI STR国际开放实验室等重大项目落地
论坛现场,一批重大成果与项目亮相签约。
其中,“中国—东盟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现场启动并进行首批共建单位签约,首批在深圳、广州、新加坡、吉隆坡设计四个示范基地,旨在成为新兴技术应用示范展示、新兴产业标准对接、规则规制政策协同、产业科技合作推动功能融于一体的跨区域创新示范平台和政策合作网络。
《2025大湾区—东盟产业合作前沿报告》同步发布,系统梳理双方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潜力,从优化企业生态、强化基建联通、深化产业链协同、完善规则对接以及聚焦数字与绿色双向赋能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AI STR国际开放实验室”作为全球首个聚焦AI伦理治理的跨境实验室正式落地前海,将以“标准+开放测评+认证+国际互认”为核心,建设全球领先的AI能力验证和安全测试平台。
“AI STR国际开放实验室致力于让各个伙伴共同遵守一套技术规则,建立更好的合作基础与相互信任,促进数字科技国际合作。” WDTA世界数字科学院执行主任许木娣谈到,数据是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但数据主权、权益、安全保护和利用等,全球目前尚无共识,各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管理措施,实验室及WDTA希望打通这方面共识,让数据更好地走出去、用起来。
在重大项目签约环节,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与泰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署/泰国科学园签署创新与初创企业发展合作协议;深圳市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联合新加坡、泰国等7个国家律所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东盟法律服务协作中心”;“深圳出海e站通”服务企业出海系列项目、创维光伏与泰国格利森电力分布式光伏战略合作项目、深圳普瑞金生物与印尼慈济医院细胞治疗合作项目、国瓷永丰源与马来西亚绿野集团广彩文化项目等20多个项目签约,覆盖科技、能源、医疗、文化领域。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论坛特设“大湾区—东盟人工智能前沿科技交互体验”区域,集结来画科技、英武智能、五线宏音等近20家大湾区AI企业,吸引超千人次体验。同步举行的产业需求对接会,吸引近30家大湾区企业与东盟采购商面对面洽谈,现场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