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正文

顶点财经:人工智能再掀热潮,今年又是AI大年?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OpenAI已经爆火几个月了。

面对ChatGPT的火热,比尔·盖茨曾表示,在2023年,人工智能将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热点板块。

ChatGPT母公司OpenAI背后是微软这棵大树,有人认为OpenAI和微软的结合,很可能对谷歌搜索造成冲击。谷歌的CEO Sundar Pichai也表示,2023年是AI用于对话和搜索的转折点。在ChatGPT最火热之时,谷歌也迅速宣布将推出相关产品,以应对竞争。

从高新科技走向全民应用,ChatGPT让科技创新再一次来到普通人的生活。

围绕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工的话题,席卷全球各大社交平台,笔者的朋友圈和微博也被ChatGPT聊天框“刷屏”。

每年,硅谷涌现出的高新科技和智能硬件产品不在少数,为什么是OpenAI如此火热,不过两个月余用户就已经过亿?本文尝试给出一些答案。

 

AI:硅谷的永恒话题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AI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涌现的项目和明星公司不在少数。

OpenAI这款产品最大的热潮,颇像“互联网+应用”最火热时的场景。似乎一旦和普通用户开始连接,就会出现现象级的产品,从博客兴起,到电商火热,再到应用程序和SaaS软件在各个场景、各行各业遍地开花。

在说那些最近大热的现象级应用之前,我们有必要简单解释下最近这些热词。

先说几个名词:AIGC、Open AI、DALL-E、ChatGPT,我们一个个说。

AIGC——全称AI Generated Content,即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在AIGC之前,内容生产的主要模式仍然是人工,包括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和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比如传统电视广播报纸就是PGC模式的典型),这些才是我们更为熟悉的内容生产模式。

但也不全是人工,包括电视、广播、通讯社和纸媒,同样也采用了一些初级的机器撰写新闻报道的应用。

OpenAI——也就是最近大火的人工智能研究公司,2015年在美国成立,由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彼得·泰尔(Peter Thiel,PayPal创始人)、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LinkedIn联合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以及Ilya Sutskever(AI领域顶级学者)创办。先后推出绘画模型DALL-E,和对话机器人ChatGPT,成为了AIGC浪潮中的引领者。

DALL-E能够根据用户提供的关键词自动生成画作,ChatGPT可以想象成能够进行智能交互的语音助手,能够根据用户提供的关键词进行全网搜索,从而提供问题的“基础”解决方案,至于是“基础”还是“高级”,见仁见智。

 

总体而言,作为火遍全球的AI产品,三林以为,ChatGPT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当下AI模型的发展已然推动了新一轮生成式AI应用的爆发,ChatGPT+搜索引擎只是一种,还有可能出现ChatGPT+资讯服务/知识付费/图片生成等等。

OpenAI并不是硅谷第一个红出圈的AI公司,ChatGPT也不是第一个红出圈的AI项目。对于ChatGPT,业内一个公认的看法是, 它并非是科技创新中一种开拓式创新,而更像是现有技术的组合和优化。

但何为创新?

这轮OpenAI出圈的原因,一个重点在于AI实现了在日常场景中更普遍的应用。

笔者以为,“应用”或者说“使用”,同样是创新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即便这些创新技术早已有之,但降低使用门槛同样是科技公司的创新,这也是科技公司存在的价值之一。

在ChatGPT爆火后,硅谷涌现出一大批AIGC项目,这其中不乏OpenAI的竞品,足以说明应用的价值。

我们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公司。

Stability AI是一家初创公司,在AIGC爆火后迅速发布了自己的AI图像生成器——Stable Diffusion,也跟OpenAI公司旗下的DALL-E服务形成竞争。

相较于OpenAI对数据和技术为公司专有且保密来说,前者的产品免费开源,也即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整,更加贴合用户需求。

直接跟ChatGPT形成直接竞争的更是不在少数。OpenAI前研究副总裁Dario Amodei和OpenAI的前安全副总裁Daniela,离开公司后创办了Anthropic,功能跟ChatGPT类似,据用户反馈,这一应用相较ChatGPT应用起来更为有趣和深度。

OpenAI旗下的智能写作产品——GPT-3也是AI领域热门选手,作为一种能够进行问答、翻译、写文章、进行数学计算的机器学习模型,GPT-3在两年前刚出现的时候也曾掀起一阵热潮,ChatGPT就是GPT-3优化后的产物。

作为一种“基于海量数据而生的大模型”,ChatGPT不是OpenAI的专属产品,即便这类产品需要动辄上千张GPU卡的算力、海量数据、深度机器学习、高成本人工调试等高要求,但大厂们显然都有这个实力。国内的BAT,国外硅谷五巨头,各自都有自己的“大模型”。

谷歌的人工智能对话式机器人“Bard”(吟游诗人)正在内测,并在未来几周内向大众提供服务;百度宣布将于3月在中国推出类似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文心一言”,直接带动股价大涨;腾讯、阿里、华为也宣布正在申请人工智能人机对话专利。

 

 

用AI解决AI

2021年7月,总部位于伦敦、谷歌旗下的DeepMind公司,开发了一款名为AlphaFold2的人工智能工具,在此之前,该软件用来根据基因序列预测蛋白质的3D形状,并成功预测了此前人体并未发现的蛋白质序列。在此前,这些工作基本都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学者进行研究。

生成式AI 爆火,其他应用也跟着火热,硅谷相关概念公司股价飙升,各种投融资消息在圈内蔓延。

据称,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甲骨文在内的大型科技公司,都在看生成式AI相关的初创公司和项目。

人工智能的浪潮不断席卷,从行业到日常,应用越来越多。然而,这些参与有没有风险?

答案是肯定的。在造福人类的同时,AI同样存在风险,对AIGC的监管随之成为挑战。

援引《新京报》对于行业专家的部分采访:「ChatGPT可以是提升效率的工具,解答人们的各种问题、创造出大学水平论文,甚至编写代码,也可能被绕过安全机制,用于实施有害的活动。网络犯罪分子使用ChatGPT造成的“最紧迫和常见的威胁”主要包括网络钓鱼、社会工程和恶意软件开发。此外,ChatGPT还降低了网络犯罪的门槛——即使没有技术,也能成为攻击者。其带来的网络威胁还有可能蔓延到异次元。」

当人工智能更加智能并带来风险,人们能做的,似乎就是开发更加智能的AI工具,来解决当前AI工具带来的问题,从而无限循环。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顶点财经投资顾问:高亮(A0380621100001)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